一名面向未来且不知所措的大学生。

《兄弟》读后感

  小说光是开篇几千字就足够吸引人往下读了,带着粗鄙的、黄色意味的故事是永恒的“有意思”。李光头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小王八蛋成长史,很标准。宋凡平的出现为故事带来了亮色,带来了生机,我真的太喜欢这个角色了。他带着儿子们去看海,此时他已经站在绝望边缘,身边的儿子们是提醒他、支撑他的光芒,他必须带着儿子们。看到这一段我才体会到宋凡平内心的痛苦、绝望——我曾以为他是绝对开朗的,有豁达的胸襟、乐观的天性。是我太天真了。我不应该指望一个人能在那样的遭遇中保持豁达乐观,谁会不痛呢。宋凡平只是为了家庭强撑,只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而强装出这一切罢了。他真的是一条好汉。


  宋凡平的膝盖要打碎,尸体才能被装入棺材。看得我都全身发痛啊,唉。这个情节其实完全可以去掉,这份疼痛死人已经感觉不到了。只是砸在李兰身上有如千斤重,那句“盖吧”之后,李兰已经被锤碎又被重组了;砸在围观群众、两兄弟身上却如捶棉花,他们无心无肺。苦难就是苦难,痛就是痛,死也无法逃脱,作者是想说这个吗。如果不是阅读课之后马上是数学,我的眼泪一定会憋不住的。眼泪渐渐退了,眼眶周围留下一圈干涩的水痕,每次眨眼都让我很不好受,肚子开始疼,啊。


  李兰治病归来,给两个小孩的纪念品是非常有时代性的大白兔。先给李光头抓了一把,再给宋钢两颗,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收回了对这位可怜的母亲的同情,心疼宋钢。之后,李兰把整袋大白兔都留给了宋钢……李兰对不起。




  下部进入了新的时期,善于投机的李光头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,简直种田文。宋钢的脾性在下部才更好地展开。林红可谓是这个荒诞扭曲的故事里的真实。她在李光头后期的物质攻势下,生出了“当初不应该讨厌他”这个念头,很真实,她真的是个有血有肉的人。林红的内心只是个普通女性,她的灵魂并不能撑起天仙一样的外貌。


  “处美人大赛”起初看得我恶心,但后来居然慢慢地理解了。李光头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,知识贫乏、满脑粗鄙无法接纳爱情,正像过去的无数人。于是只能通过肉体获得快乐来弥补精神上的空洞和遗憾——对林红的、对权利的、对纯洁美好的。那些他曾经想要却没能拥有的,全都折射在了三千名“处美人”身上。最后居然还生出“精神处女”、“散装处女”这样的名词,这算是美化神化处女呢,还是物化处女呢。很讽刺呀。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真的野,真的狂。


  周游的出现是必然,社会里总会有骗子,真实现象嘛。毕竟,“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,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”。有些骗术真的是低劣到像个笑话,居然真的有人信。为现实披上了夸张的斗篷吗,没有吧。也是对民众的无知、未开化的嘲讽。宋钢的心理从“为了林红我什么都可以干”到“为了我什么都可以干”,这变化太残忍了点,还要直接地写出来……当然这份转变与社会的变化是分不开的。


  宋钢死前为李光头和林红留下告别的信,意外地,是个正常的行为。信的内容普通极了老实极了,没有半点的荒诞跳脱夸张的成分,完完全全是正常人的思路。读到这里,我居然,很难以置信(作者实在太厉害了啊)。不得不说,结局算是一个预测吗……民营与国家科技结合,这很有前景啊。结尾有点欢乐的成分,但我左看右看心中都感觉不到半点欢乐。


  故事中对爱情的叙述实在太少,几乎没有。不过在那个时代,可以说只存在爱,不存在爱情吧。李光头那种水平就不指望了,宋钢与林红倒不如说是李光头倒逼的呢。李兰与宋凡平因爱情遭受了种种,看得我很痛苦。有也罢,没有也罢,毕竟在当时,稀缺的珍贵之是金钱、才华和女人嘛。




  这部小说就没有哪一个情节是不精彩的,没有哪一个细节是不动人的。细腻生动的打架、暴力描写几乎是贯穿全书,粗糙的性描写做辅助,荒诞又离奇的曲折情节将一切串在一起,我却从中嗅到了真实的味道,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,那么鲜活,却不是生活。就像书后收录的评论一样,“……还不敢在故事中太过写实……却在最近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回音”。这本书让我哭让我笑,让我体会了很多不属于我的、我从未体验过的感情。我很喜欢这本书,这是部好小说,是个好故事。




  PS.我已经很久不看这么厚的书,令我震惊的是它完全没有让我觉得烦闷。我不惜在花晚上听歌的时间来看,直至凌晨才收书,最终只花了两天半就看完了。我觉得非常非常地满足——仅针对阅读这本书,不包括闹钟灯光、烂空调、蚊子和几乎没作用的花露水……


09/05/2018

评论
热度(13)

© 四肢冰凉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