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面向未来且不知所措的大学生。

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观后感


  我满怀期待地和友女一起去看了电影,但电影的水准没有达到我的预期,甚至让我感到失望。可能会让原著粉感到不适应。


  17版的各项配置都不错,失误的点在于剧情的改编。


  一、影片开头新添加的一个案子。原著一开始就直接写列车相关的内容,是没有这个案子的。这个新添加的案子,其实没什么意义。也许,是为了拖时间?期间,波洛还对早餐鸡蛋的形状吹毛求疵,不是很能理解。(波洛系列我只看了几本,没能完全了解他。我知道波罗喜欢完美,但不觉得他会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而换鸡蛋。这,真的是,无聊。)


  二、对几个人物的改动。原著中,列车员是苏珊的父亲,而电影中却变成了苏珊的弟弟,不知道这个改动的意义是什么。


  我始终记得麦奎因是个小伙子,但影片中却是个有点小胖的中年男人。


  女教师的头发明明是灰黑色的,电影里却变成了明快的棕黄色,再加上她可爱的圆脸,整个人的气质根本就不冷了啊。


  医生(原阿姆斯特朗的副官)在影片中是个黑人,我印象中,这本书里都是白人吧(难道是为了政/治正确,所以不得不加入吗)。原著中,他是个印度来的军官,医生这个身份似乎是影片的大改。


  哈伯德夫人在原著中,似乎和雷切特没什么交流,但影片给二人加了戏。我个人感觉,加是可以,但没加对加好,这一段真心别扭。还有一点,片中哈伯德夫人的聒噪没有很好的体现。最后,她提包里的刀完全没有提到,影片还给她加了个被刀子扎的情节。唉。


  那对持有外交豁免权却依然被检查了行李的夫妇,性格上有改动,还被加了舞蹈家/舞者的身份,这个改动不影响什么的,可以算了。但在检查行李的过程中,影片少了个关键的细节。缺了这个细节,要推理出“海伦娜”似乎有点牵强。


  三、对波洛的改动。最最最失败的是,影片为波洛加上了强烈的正义感。倒不是说波洛没有正义感,只是,这份强迫天际的正义感是原著中的波洛没有的。


  影片中,解开案子之后的波洛执意要将真相揭给警方,并扬言,你们想要清白的走就得先杀了他,然后把手枪送到凶手们面前。哈伯德夫人抄起手枪自杀,扣下扳机之后发现,枪里根本没有子弹!我当时在电影院里差点惊呼出声。这个设计,除了体现哈伯德夫人1的善意和绝望、给波洛耍个帅加个时髦值以外,还有什么意义吗?而原著中的波洛,则是软心肠地瞒下了事实啊。这和影片完全相反啊。


  影片对波洛的改造,完全就是把他往时髦无敌冷艳酷炫拽的路上赶,就像大众对“神探”的普遍印象那样。可是,书中的波洛,根本不是那样的啊。


  我眼中的波洛,不像夏洛克那样过于理性以至缺乏人情味。波洛是富有人情味的,他能体会到人们复杂多变的感情,会体贴人们的难处,会品尝生活和文学的甜美乐趣,他有感性而柔软的一面,也有理智而坚毅的一面,他不是一个标签化的“神探”,是一个可爱的智力劳动者。


  而这部电影并没有将原著中的波洛完好的展现出来,反倒有点毁。




  总的来说,这部改编电影没有什么亮点,零零碎碎的小失误堆积起来,虽不致命,但已然损伤了原著的美。


  希望大家可以看一看小说!


  说实话原著就很不错啊,照着拍出来不就好了么。





PS 该小说在八几年有过一次翻拍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。


PSS 片尾的重场戏,哈伯德夫人的表现并不太好,有点失望。


11/11/2017

评论
热度(7)

© 四肢冰凉 | Powered by LOFTER